【周雅】佛罗伦萨:两希文明交汇的地方 | 盛洪

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中心之地,也距罗马教庭不远。既有天主教的久远传统,又受到过文艺复兴的洗礼。一般认为,希腊和希伯来这两希文明是此消彼长、各领风骚,但在佛罗伦萨,我们看到的是两希文明的交融。

离我们的住处不远,是圣十字教堂。门口伫立着一个约十米高的雕像,仔细一看,并不是基督教的先知或圣徒,而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但丁。这个方济各教会最大的教堂也被称为但丁纪念堂。走进教堂,我们可以看到但丁的衣冠冢。他的尸骨并不在这儿,因为他年轻时被佛罗伦萨城驱逐了,原因是政治上的对立。

除了但丁,还有加利略,米开朗基罗,罗西尼等科学家和艺术家的陵墓或纪念壁。除了他们,还有数百名杰出人物安息于此。这些人中的相当一部分与这几位科学家和艺术家一样,是非宗教的杰出人物。我们不禁感到新奇,既然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在这里似乎浑然一家。

但丁衣冠冢

到了圣母百花教堂,我们也惊奇地发现,除了《圣经》故事和圣徒事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及世俗技术和制度发明也成为了浮雕题材。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实际上,在欧洲,两希文明并不是那样判然分明的。早在古希腊时期,犹太人就经常与希腊人交往,基督教在罗马时期传入欧洲并最终站住脚跟。两种亚文化在长达上千年的互动中塑造了欧洲文明,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是在文艺复兴以后,希腊罗马传统以更明确的世俗定位与基督教做了功能分工,不再是摩西十戒中规定不得崇拜的偶像,自然也就不再被天主教堂所排斥。

除此之外,意大利似乎是一个宗教宽容的民族,这可能和她的地理位置有关。她处于天主教,新教,东正教和伊斯兰教的流动过往之枢纽,若不宽容,人们怎能和睦相处?也许正是这种宽容精神,才使意大利及佛罗伦萨成为了文艺复兴的故乡。

马基雅维利墓

除了那些著名的科学家和艺术家,还有一位重要人物安息在圣十字教堂,这就是马基雅维利,《君主论》的作者,他被看作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重要奠基人。一开始没有找到他的陵墓,以为他作为一个社会科学的作者不被教会所重视,后来才发现他的陵墓雕塑很容易让人错过,那是一位女士坐在中间,拿着一个有马基雅维利头像浮雕的椭圆盘。

乌菲兹博物馆原是美第奇家族的办公楼,现在是佛罗伦萨的艺术品收藏中心,在其中我们能看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波提切利、提香和丁托列托等著名艺术家的作品。最有名气的大概是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和《春》,提香的《维纳斯》,还有大量取材于希腊神话的绘画,同时也还保留了基督教传统的绘画,如达·芬奇未完成的《三圣贤之旅》,波提切利的《圣母领报》等等。这大概是十五六世纪的实际情形。文艺复兴是希腊罗马艺术方法的复兴,也是希腊罗马文化传统的复兴。这是在天主教传统宽容的情况下发生的,希腊罗马艺术方法也可以用在基督教传统的艺术作品上。

登上米开朗基罗广场,可以俯瞰佛罗伦萨城。夕阳西下,照亮了圣母百花教堂和圣十字教堂的尖顶。广场中央,是米开朗基罗的旷世名作,大卫。这个犹太人的少年英雄以希腊完美主义的匀称夥体和优雅身姿俯瞰着文艺复兴以来的佛罗伦萨,他的灵魂在说,她值得这样。

广告

作者: flourish378

经济学家,儒家。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d 博主赞过: